筋膜卡卡

2021-01-13

不會痛,就沒問題嗎?

你知道嗎?每當我們開始出現疼痛時

身上的各個部位早已交戰了無數回

而引起你注意的疼痛,只是最後的結果

也只是整個問題的冰山一角啊

 

有兩個叫做「相鄰關節假說」以及「區域相互依存」的概念

可以簡單的解釋這個現象


相鄰關節假說 (Joint by joint approach)

認為身上的關節都有各自的功能,分別為

  • 需要活動度的:活動範圍較廣、較多,方向比較雜
  • 需要穩定度的:活動幅度相對較小,方向比較規律

如圖的媽斗”骨哥”所示,這些功能會交錯,達成一個動作鍊的平衡

圖片1
也就是說

►如果需要活動度的關節,卻硬梆梆

如現代人的腳踝、髖關節、背(胸椎)就常缺乏良好的活動能力

►如果需要穩定度的關節,卻很不受控

如膝關節、腰、肩胛骨就常常不受控

是不是可能有問題呢?


區域相互依存 (regional interdependence)

指的是一個損傷,可能會與「周邊」或「遠端」的損傷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

常見的套路是:

需要活動度的關節變得僵硬、難以活動

→日常活動、運動時沒辦法把動作做完整

→迫使旁邊需要穩定度的關節,多動一點

→超出其負荷

→受傷

 

試想,你在一個分工精細的公司內工作,左邊的同事A突然罷工,但公司一樣要運作,於是你要兼兩份工,一份工還是自己極度不熟悉的
過沒多久,右邊的同事B也罷工了,於是你一肩扛起兩個不熟悉的業務,久而久之,你得到得不是升遷,而是過勞、身體壞掉

舉一個更實際的例子:

→久坐,腳踝、胸椎、髖關節僵硬

→跨步、蹲的動作受限

→逼迫你的腰多凹一點、膝蓋多內夾/外開一點

→關節、韌帶/半月軟骨的壓力累積

→受傷

 

所以也有可能出現腳踝的問題導致腰痛、骨盆不穩定造成足部壓力上升…等等的問題

近期也有研究指出,這樣的現象,不只出現在肌肉骨骼系統

也包含了情緒心理、社會環境、內科、內臟系統,所以才會越來越注重全人、整體的評估

 

看到這邊,你注意到了嗎?

我們容易產生不舒服的地方: 脖子、膏肓、腰痛、膝蓋痛…幾乎都是需要穩定度的部分

但常常他們都是被使用的過多、超出負荷

反而可能是罪魁禍首的胸椎、髖關節、腳踝,卻沒有不適感

這也是許多慢性疼痛、痠痛難以痊癒的關係,不痛的往往無聲無息,也最致命

 

本文由動晰物理治療所授權刊載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上一則 回上頁 下一則